
在中国团餐市场的激烈竞争中,一个显著的趋势正在显现:随着同质化现象日益严重,单纯的菜品竞争已经难以形成差异化优势。
团餐企业开始将目光转向品牌建设,一场关于“品牌感”的较量正在悄然展开。
本文将通过分析“饭搭子”这一食堂档口品牌的打造过程,探讨小吃快餐如何在细节中实现精细化运营,从而在竞争激烈的团餐市场中脱颖而出。
01从产品思维到品牌思维:团餐竞争的升维
传统的团餐经营往往侧重于菜品口味和价格,缺乏对品牌建设的系统思考。
然而,随着消费者需求的升级和市场竞争的加剧,单一的菜品竞争已经难以形成持久的竞争优势。
“饭搭子”品牌的创建过程体现了从产品思维到品牌思维的转变。
该品牌从创立之初就明确了自身的定位:专注于江西小炒盖码饭这一细分品类,强调“现炒更下饭”的核心价值。
这种明确的品牌定位不仅有助于在消费者心中建立清晰的品牌形象,也为后续的运营和推广提供了明确的方向。

品牌感的建立不仅仅是一个logo的设计,而是一个系统的工程。
它涉及到品牌命名、视觉识别、口号提炼、运营标准等多个方面。只有在这些方面形成统一的品牌体验,才能真正在消费者心中建立起品牌认知。
02“饭搭子”品牌构建的细节逻辑
1.品牌命名的市场考量
“饭搭子”这一名称看似简单,实则蕴含了深刻的市场洞察。
品牌名称直接点明了产品特性——下饭,同时采用了亲切、口语化的表达方式,易于消费者记忆和传播。
在商标注册方面,团队也采取了灵活的策略,通过添加前缀词等方式解决了商标注册的难题,体现了小微团餐品牌在知识产权方面的务实态度。

2.视觉符号的差异化表达
在视觉设计上,“饭搭子”选择了绿色作为主色调,这一选择背后有着多重考量:
一方面,绿色代表江西菜中常见的绿辣椒,与产品特性相契合;
另一方面,在红色、黄色等暖色调被过度使用的餐饮视觉中,绿色能够形成明显的差异化。
字体设计上采用的“江湖体”,虽然从书法角度看可能缺乏艺术性,但却符合品牌想要传达的市井气息和亲和力。

3.品牌口号的精准提炼
“江西乡野菜小炒根下饭”这一口号的提炼过程体现了品牌建设的专业性。
团队没有陷入对机器人炒菜、小锅现炒等操作细节的过度宣传,而是聚焦于品牌最核心的差异点:江西小炒、下饭。这种聚焦核心价值的做法,使得品牌信息更加清晰、有力。
03品牌感:团餐精细化的新维度
团餐的精细化运营不仅体现在菜品研发、供应链管理等方面,更体现在品牌感的营造上。
品牌感是一种综合体验,它通过视觉系统、空间设计、服务流程等各个环节传递给消费者。

对于食堂档口品牌而言,品牌感的核心在于统一性和专业性。即使是简单的档口,通过统一的视觉系统、专业的物料设计,也能在消费者心中建立起品牌信任感。
与夫妻店随意的手写菜单、简陋的发光字门头相比,具有品牌感的档口能够传递出专业、可靠的信号,从而获得消费者的优先选择。
值得注意的是,品牌建设对于团餐企业而言是“锦上添花”而非“雪中送炭”。

它不能替代基本的菜品质量和服务水平,但能够在同等产品条件下为企业带来竞争优势。
品牌感的核心价值在于降低消费者的选择成本,在众多的选择中快速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,并建立起品质预期。
04团餐品牌化的实践路径
基于对“饭搭子”品牌建设过程的分析,我们可以总结出团餐品牌化的几个关键步骤:
明确品牌定位:团餐企业需要首先明确自己的目标客群、核心产品和差异化优势,在此基础上确立品牌定位。
系统构建品牌识别体系:包括品牌名称、logo、色彩系统、字体等视觉元素,以及品牌口号、品牌故事等语言表达系统。
统一运营标准:将品牌理念贯彻到菜品制作、服务流程、环境布置等各个环节,确保品牌体验的一致性。
灵活应对市场特性:团餐品牌建设需要考虑到食堂经营的特殊性,在品牌规范性和经营灵活性之间找到平衡点。
05下半场的竞争逻辑
团餐竞争进入下半场,意味着竞争的重点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提升,从单一的产品竞争转向系统的品牌竞争。
品牌感将成为团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。
然而,团餐品牌建设并非一蹴而就的过程,它需要企业进行系统规划、持续投入。
同时,团餐品牌化也应当避免过度包装,而是要将品牌建设与产品质量、服务水平提升相结合,实现真正的精细化运营。
在团餐竞争的下半场,具有品牌感的企业将更有可能赢得消费者的青睐,实现可持续发展。
团餐企业应当及早布局品牌建设,在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的同时,通过品牌感营造竞争优势,迎接团餐市场品牌化时代的到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