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动态
LATEST NEWS
新动态
LATEST NEWS
动态详情

省下百万+打造亮点!餐饮新规下,食堂反浪费实操指南

2025-06-19 15:02:22

微信图片_20250619144439.jpg

微信图片_20250619144447.jpg



6月15日起,商务部与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修订的《餐饮业促进和经营管理办法》(以下简称《办法》)正式生效。



微信图片_20250619144451.png



在餐饮业态的广阔版图中,团餐——特别是企事业单位、学校、医院等机构食堂——占据着独特而重要的位置。


其每日面对庞大而固定的就餐人群,供应模式高度集约化、标准化,在反食品浪费的战场上,既是压力巨大的“主战场”,也是潜力巨大的“示范田”。


新规之下,食堂场景如何将反浪费的硬性要求,转化为可执行、可持续的系统性解决方案?



01新规透视:反浪费要求跃升核心,食堂场景责任特殊


《办法》在反食品浪费方面展现出前所未有的清晰指向和精细管理思维:


理念贯穿:要求餐饮经营者“全面贯彻反食品浪费理念”,从顶层意识上筑牢根基;


行为禁止:明令“不得以任何方式诱导、误导消费者超量点餐”,堵住浪费源头;


菜单革命:强制经营者“合理配置小分量、多规格菜品”,并“在菜单标注分量、口味、建议消费人数”,让信息透明化、选择理性化;


正向激励:鼓励对“光盘行动”参与者奖励,并提供打包服务,建立行为反馈机制;


健康导向:支持发展“大众化餐饮、社区餐饮、绿色健康餐饮”,优化供给结构。

 


微信图片_20250619144455.jpg


 

而对食堂经营者而言,其反浪费挑战更具特殊性:


  • 客群规模性与被动性:每日需应对成百上千人集中就餐,口味、饭量差异巨大;消费者常处于被动选择状态(仅提供A/B餐等)。

  • 需求预测复杂性:准确预估每日每餐实际就餐人数及菜品需求量难度极大,极易导致备餐不足或严重过剩。

  • 供餐模式制约:传统“大锅饭”模式、固定套餐制(如“两荤一素”)易造成“强制分配”下的结构性浪费(不爱吃的菜被倒掉)。

  • 精细化运营瓶颈:采购、仓储、加工、出品、回收全链条环节众多,精细化管理和数据追踪能力普遍较弱。


食堂浪费根源剖析图

 

浪费环节

典型表现

深层原因

采购与仓储

食材过期变质

需求预测不准、库存管理粗放

初加工

过度削切丢弃

加工标准模糊、技能不足

烹饪备餐

菜品大量剩余

分量把控失当、口味不匹配

取餐环节

强制搭配剩菜

套餐制缺乏灵活性

就餐过程

餐盘大量余食

分量不适口、口味偏差

餐后回收

可食用部分丢弃

缺乏有效再利用机制



02破局之道:食堂反浪费的精准落地策略


面对新规要求与自身痛点,食堂经营者需从理念、技术、流程、互动等多维度构建系统化反浪费体系。


策略一:拥抱数字化,让数据驱动决策


一、动态需求感知


引入智能化预订系统(APP/小程序),鼓励师生/员工提前登记用餐意向及菜品选择(如可选A/B套餐或自选份量)。


江苏某高校食堂通过预登记系统,将剩饭率从18%降至8%以内,同时采购成本降低约12%。


二、精准库存与采购


基于历史数据和实时预订信息,利用算法模型精准预测食材需求量,指导采购计划。结合智能仓储系统(如带有称重和保质期管理的冰箱),实现食材“先进先出”,减少损耗。


三、出品动态调控


在后厨设置可视化数据看板,实时监控各菜品取用情况和剩余量,指导厨师动态调整后续出品节奏和分量。


如北京某互联网企业食堂通过此法,在用餐高峰后期灵活切换小锅现炒,显著减少尾菜浪费。

 


微信图片_20250619144459.jpg


 

策略二:优化菜单设计与供餐模式


“小份菜”革命:大力推行“小份菜”、“半份菜”、“拼菜”选项,尤其适用于单价较高或易剩菜品(如整条鱼、大份荤菜)。价格需合理设定(非简单半价,需考虑加工成本),引导而非惩罚选择。


套餐“柔性化”:在维持套餐框架下增加灵活性:基础套餐(固定主食+汤)+自选主菜(多规格可选)。


推出“一主多副”或“主菜自由搭配”模式,减少因搭配不合理导致的浪费。


还包括定期调研反馈,优化菜品口味(降低过油过咸);加强厨师技能培训,提升出品稳定性和吸引力。“不好吃”是浪费的重要诱因。


策略三:流程再造与精细化管理


如标准化操作:制定详细的食材初加工标准(如土豆削皮厚度、叶菜去老叶比例),减少非必要损耗。推广“边角料创意菜”(如萝卜皮泡菜、芹菜叶煎饼)。


还有,分阶段、小批量供餐:打破传统一次性大量出餐模式,采用“多次、滚动”出菜,根据人流和取用情况及时补充或调整,保持菜品新鲜度同时减少尾菜。

 


微信图片_20250619144502.jpg


 

策略四:强化互动与文化建设


一、醒目引导与提示


在取餐线、餐桌设置“按需取餐”、“光盘光荣”等提示牌/电子屏;菜单明确标注分量、热量(可选)、建议食用人数。


二、建立有效激励机制


对持续光盘的师生/员工给予小激励(如水果、酸奶兑换券),同时,开展“节约标兵”评选,增强荣誉感。


此外,通过开放日、海报、短视频等形式,展示食材从采购到加工的全过程,讲解节约意义和技巧,培养就餐者的节约意识和习惯。



03结语


《办法》的实施,标志着餐饮业反食品浪费进入精细化、法治化新阶段。对食堂而言,这绝非仅仅是合规压力,更蕴含着提升运营效率、降低成本、塑造负责任品牌形象、增强用户满意度的巨大机遇。


在粮食安全日益重要的今天,食堂承载着保障基本民生与引领节约风尚的双重使命。


将反浪费要求内化为科学的管理体系,需要的是技术赋能下的流程再造、以人为本的服务设计、贯穿始终的文化浸润。


唯有将政策要求转化为每个餐盘里的自觉行动,才能在守护国家粮食安全的宏大叙事中,写下团餐行业充满智慧与担当的一笔。


当每一勺饭菜都物尽其用,当每一次光盘成为自然习惯,食堂就超越了单纯的供餐场所,成为了培育节约美德、传递产业价值的重要文明阵地。新版《办法》的实施,正为这样的未来照亮了路径。